- 免費試聽
- 免費直播
時間待定
詳情時間待定
詳情中醫(yī)基礎(chǔ)理論介紹:
基本特點: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。
指導思想:整體觀念 基本思路:辨證論治癥:疾病的外在表現(xiàn),即癥狀。
?。壕哂刑囟ǖ陌Y狀和體征。
證:是機體在疾病發(fā)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同病異治:指同一種疾病,由于發(fā)病的時間、地區(qū)及患者機體的反應不同,或處于不同的發(fā)展階段,所表現(xiàn)的證不同,因而治法就各異。
異病同治:指不同的疾病,在其發(fā)展過程中,由于出現(xiàn)了相同的病機,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種方法來治療。
“證同治亦同,證異治亦異",即是"同病異治"或"異病同治"的依據(jù)。
陰陽的相互關(guān)系:
1.陰陽的對立制約
2.陰陽的互根互用
3.陰陽的消長平衡
4.陰陽的相互轉(zhuǎn)化推動、溫煦、興奮統(tǒng)屬于陽;凝聚、滋潤、抑制統(tǒng)屬于陰。
上部為陽,下部為陰;體表屬陽,體內(nèi)屬陰。背屬陽,腹屬陰;四肢外側(cè)為陽,四肢內(nèi)側(cè)為陰。
以臟腑來分,五臟屬里,藏精氣而不泄,故為陰;六腑屬表,傳化物而不藏,故為陽。五臟之中,又各有陰陽所屬,即心、肺居于上部(胸腔)屬陽;肝、脾、腎位于下部(腹腔)屬陰。
陰陽偏勝治療原則:陰陽偏勝,即陰或陽的過盛有余,為邪氣有余之實證。治療時采用“損其有余”、實則瀉之。如:陽勝則熱——“熱者寒之”、 陰勝則寒——“寒者熱之”。
陰陽偏衰治療原則:陰陽偏衰,即陰或陽的虛損不足,或為陰虛,或為陽虛。治療時采用泄其有余、補其不足。陰虛不能制陽而致陽亢者,屬虛熱證,須用“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”即用滋陰壯水之法,以抑制陽亢火盛。這種治療原則亦稱為“陽病治陰”。若陽虛不能制陰而造成陰盛者,屬虛寒證,須用“益火之源,以消陰翳”即扶陽益火之法,以消退陰盛。這種治療原則也稱為“陰病治陽”。
陰陽互根理論:陽中求陰能使 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; 陰中求陽能使 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。
五行相生的次序是:木-→火-→土-→金-→水-→木。
五行相克的次序是:木-→土-→水-→火-→金-→木。
青 風 春 膽 目 淚 爪 酸 東 肝 怒 木曰曲直 生長、升發(fā)、條達、舒暢等性質(zhì)或作用的事物赤 暑 夏 小腸 舌 汗 面 苦 南 心 喜 火曰炎上 溫熱、向上(升騰)、醫(yī)學教/育網(wǎng)搜集整理光明、茂盛黃 濕 長夏 胃 口 涎 唇 甘 中 脾 思 土爰稼穡 生化、承載、受納等白 燥 秋 大腸 鼻 涕 毛 辛 西 肺 悲 金曰從革 沉降、肅殺、收斂等黑 寒 冬 膀胱 耳 唾 發(fā) 咸 北 腎 恐 水曰潤下 滋潤、下行、寒涼、閉藏五行相生治法:滋水涵木法 (滋腎養(yǎng)肝法)滋腎陰以養(yǎng)肝陰。
益火補土法 (溫腎健脾法)火指命門之火而非心火,指腎陽。
培土生金法 (補養(yǎng)脾肺法)健脾氣以養(yǎng)肺氣。
金水相生法 (補肺滋腎法)養(yǎng)肺陰以滋腎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