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里的以毒攻毒療法。我們在古裝電視劇上或是武俠小說中都會看到“以毒攻毒”的橋段,其說的是在中毒之后用另一種毒物去治療,達到解毒的神奇功效?,F實生活中,“以毒攻毒”是中醫(yī)的一種特殊療法,即針對致病邪毒的偏性和病機,利用某些藥物或療法的毒性來抑制或消除,常用來治療腫瘤、風濕病、心腦血管疾病、皮膚病等疑難疾病。
以毒攻毒療法源遠流長,《淮南子·修務訓》就記載了古人用烏頭、附子等毒性藥物救活瀕死者的實例。以毒攻毒療法有兩層含義:
其一,凡是能對疾病起到治療作用的藥性均泛稱為“毒”。明代張介賓說:“凡能除病者,皆可稱為毒藥。”中醫(yī)正是利用藥物本身各種各樣的偏性來治病的。藥物的偏性包括四性、五味、升降浮沉、補瀉、歸經、有毒無毒等。例如,用寒涼藥物清熱瀉火,就是用藥物的寒涼之“毒”來治療熱病。人參、黃芪甘溫益氣,可以糾正肺脾氣虛等癥狀,也是利用其甘溫益氣之“毒”起到治療作用。
其二,特指利用藥物的有毒成分或藥物的“毒副作用”來治病。例如烏頭、附子中的烏頭堿,蟾酥中的蟾毒配基類化合物均有強心作用;雷公藤中的雷公藤多甙,馬錢子中的士的寧堿均有抗風濕作用;麻黃里的麻黃堿,罌粟中的嗎啡有解痙平喘的作用;斑蝥中的斑蝥素,長春花中的長春堿和長春新堿有抗腫瘤的作用醫(yī)學教|育網搜集整理。
蝮蛇咬人后能立即致人中毒,出血因子是其毒液的主要成分之一,會導致咬傷部位流血不止乃至全身廣泛出血。但人們對蛇毒進行分離和提取,利用其活血化淤的作用來治療血管栓塞,取得了顯著療效。
當然,根據藥物毒性的大小,在治病過程中要把握一個“度”?!饵S帝內經》說:“大毒治病十去其六,常毒治病十去其七,小毒治病十去其八。”意思是說,使用毒性藥物治病,要適可而止,以免防治耗傷正氣,得不償失醫(yī)學教|育網搜集整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