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朋好友聚會時常常要喝點酒,推杯換盞之間,有些人酒剛一下肚臉就紅了。有人認為這是不勝酒力,得悠著點喝,還有人說臉紅的人酒量大、代謝好,多喝幾杯也沒事。那么,喝酒“上臉”到底好不好呢?
專家告訴記者,人喝酒后面部潮紅,是因為皮下暫時性血管擴張所致,因為這些人體內(nèi)有高效的乙醇脫氫酶,能迅速將血液中的酒精轉(zhuǎn)化成乙醛,而乙醛具有讓毛細血管擴張的功能,會引起臉色泛紅甚至身上皮膚潮紅等現(xiàn)象,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“上臉”。
除乙醇脫氫酶外,人體內(nèi)還有一種叫做乙醛脫氫酶的物質(zhì),喝酒臉紅的人只有前一個酶而沒有后一個酶,導致乙醛在體內(nèi)迅速累積而遲遲不能代謝,所以臉紅的時間會比較久。
與酒后“面不改色”的人相比,乙醛在這種人體內(nèi)停留時間較久,毒性作用更大。不過,一般來說,過了1-2個小時后,紅色就會漸漸退去,這是因為,肝臟中的細胞色素P450會慢慢將乙醛轉(zhuǎn)化成乙酸,乙酸進入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后會被代謝掉。
“喝酒‘上臉’的人,應盡量少喝酒。”專家提醒大家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“上臉”時,不妨喝點蜂蜜水。
美國國家頭痛研究基金會的研究人員曾指出,蜂蜜中含有一種特殊的果糖,可以促進酒精的分解、吸收,減輕頭痛癥狀;補充維生素C、維生素B族,或吃些甜食、蛋白類食物,能增加血糖濃度,緩解酒精對人體的損害;酒后及時喝果汁或糖水,可對肝臟起到保護作用;吃點猴頭菇,它可以保護胃黏膜不受損害;也可以喝熱湯,尤其是姜絲燉魚湯,解酒功效更好;糖醋菜的解酒效果也不錯,因為醋和酒能在體內(nèi)形成乙酸乙脂,有解酒作用;飲用牛奶也可延緩酒精在胃內(nèi)的吸收,并保護胃黏膜不被酒精損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