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免費試聽
- 免費直播
時間待定
詳情時間待定
詳情乙型腦炎的診斷方法:
醫(yī)學教育網為廣大考生整理信息如下,請參考!
臨床診斷主要依靠流行病學資料、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的綜合分析,確診有賴于血清學和病原學檢查。
1.流行病學資料:
本病多見于7~9三個月內,南方稍早、北方稍遲。10歲以下兒童發(fā)病率最高。
2.主要癥狀和體征:
起病急,有高熱、頭痛、嘔吐、嗜睡等表現。重癥患者有昏迷、抽搐、吞咽困難、嗆咳和呼吸衰竭等癥狀。體征有腦膜刺激征、淺反射消失、深反射亢進、強直性癱瘓和陽性病反射等。
3.實驗室檢查:
(1)血象:白細胞總數常在10000~20000/mm,中性粒細胞在80%以上。在流行后期的少數輕型患者中,血象可在正常范圍內。
(2)腦脊液:呈無色透明,壓力僅輕度增高,白細胞計數增加,在50~500/mm,個別可高達1000/mm以上。病初2~3天以中性粒細胞為主,以后則單核細胞增多。醫(yī)學|教育網整理糖正常或偏高,蛋白質常輕度增高,氯化物正常。病初1~3天內,腦脊液檢查在少數病例可呈陰性。
(3)病毒分離:病程1周內死亡病例腦組織中可分離到乙腦病毒,也可用免疫熒光(IFT)在腦組織中找到病毒抗原。從腦脊液或血清中不易分離到病毒。
4.診斷標準:
(1)疑似病例:在流行地區(qū)蚊蟲叮咬季節(jié)出現發(fā)熱、頭痛、惡心、嘔吐、嗜睡、頸抵抗、抽搐等。
(2)確診病例:
①曾在疫區(qū)有蚊蟲叮咬史。
②高熱、昏迷、肢體痙攣性癱瘓、腦膜刺激征及大腦椎體束受損(肌張力增強、巴氏征陽性)。
③高熱、昏迷、抽搐、狂躁,甚至由于呼吸衰竭、循環(huán)衰竭而死亡。
④病原學或血清學檢查獲陽性結果。
(3)臨床診斷:疑似病例加①和②或②、③項,并排除細菌性腦膜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