苓桂術甘湯是中醫(yī)鄉(xiāng)鎮(zhèn)助理醫(yī)師考試需要了解的知識點,醫(yī)學|教育網(wǎng)小編搜集整理了相關資料,便于各位同學復習備考!
《金匱要略》
[組成]茯苓四兩(12g)桂枝去皮三兩(9g)白術二兩(6g)甘草炙,二兩(6g)
[用法]上四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,去滓,分溫三服(現(xiàn)代用法:水煎服)。
[功用]溫陽化飲,健脾利濕。
[主治]中陽不足之痰飲。胸脅支滿,目眩心悸,短氣而咳,舌苔白滑,脈弦滑或沉緊。
[方解]本方所治痰飲乃中陽素虛,脾失健運,氣化不利,水濕內(nèi)停所致。蓋脾主中州,職司氣化,為氣機升降之樞紐,若脾陽不足,健運失職,則濕滯而為痰為飲。而痰飲隨氣升降,無處不到,停于胸脅,則見胸脅支滿;阻滯中焦,清陽不升,則見頭暈目眩;上凌心肺,則致心悸、短氣而咳;舌苔白滑,脈沉滑或沉緊皆為痰飲內(nèi)停之征。仲景云:“病痰飲者,當以溫藥和之。”(《金匱要略》)故治當溫陽化飲,健脾利水。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為君,健脾利水,滲濕化飲,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飲,又善平飲邪之上逆。桂枝為臣,功能溫陽化氣,平?jīng)_降逆。苓、桂相合為溫陽化氣,利水平?jīng)_之常用組合。白術為佐,功能健脾燥濕,苓、術相須,為健脾祛濕的常用組合,在此體現(xiàn)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;桂、術同用,也是溫陽健脾的常用組合。炙甘草用于本方,其用有三: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陽,以襄助溫補中陽之力;二可合白術益氣健脾,崇土以利制水;三可調(diào)和諸藥,功兼佐使之用。四藥合用,溫陽健脾以助化飲,淡滲利濕以平?jīng)_逆,全方溫而不燥,利而不峻,標本兼顧,配伍嚴謹,為治療痰飲病之和劑。
此方服后,當小便增多,是飲從小便而去之征,故原方用法之后有“小便當利”之說。此亦即《金匱要略》“夫短氣有微飲者,當從小便去之”之意。
本方與五苓散均為溫陽化飲之常用方,組成中同有茯苓、桂枝、白術。五苓散以澤瀉為君,臣以茯苓、豬苓,直達下焦,利水滲濕為主,主治飲停下焦之頭眩、臍下悸、或吐涎沫等癥;苓桂術甘湯以茯苓為君,臣以桂枝溫陽化飲為主,四藥皆入中焦脾胃,主治飲停中焦之胸脅支滿、頭眩、心下悸等癥。
[運用]
1.辨證要點:本方為治療中陽不足痰飲病之代表方。臨床應用以胸脅支滿,目眩心悸,舌苔白滑為辨證要點。
2.加減變化:咳嗽痰多者,加半夏、陳皮以燥濕化痰;心下痞或腹中有水聲者,可加枳實、生姜以消痰散水。
3.現(xiàn)代運用:本方適用于慢性支氣管炎、支氣管哮喘、心源性水腫、慢性腎小球腎炎水腫、梅尼埃病、神經(jīng)官能癥等屬水飲停于中焦者。
4.使用注意:若飲邪化熱,咳痰粘稠者,非本方所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