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各地都有栽培,果實(shí)老熟后經(jīng)一定處理可作容器,如酒壺;生活用具,如水瓢;鳴蟲玩具,如蟈蟈葫蘆;及觀賞品等。
·食用
葫蘆的吃法很多。元代王禎《農(nóng)書》說:“匏之為用甚廣,大者可煮作素羹,可和肉煮作葷羹,可蜜前煎作果,可削條作干……”又說:“瓠之為物也,累然而生,食之無窮,烹飪咸宜,最為佳蔬。”可見古人是把葫蘆作為瓜果菜蔬食用的,而且吃法多種多樣,既可燒湯,又可做菜,既能腌制,也能干曬。燒湯清香四飄,其味鮮美。與其他瓜果不同的是,不論葫蘆還是它的葉子,都要在嫩時(shí)食用,否則成熟后便失去了食用價(jià)值。
·藥用
葫蘆除了能盛藥,本身也可為藥。葫蘆味甘,性平滑無毒,其蔓、須、葉、花、子、殼均可入藥,醫(yī)治多種疾病。據(jù)古代醫(yī)書記載,葫蘆花味甘,性平,無毒,可做解毒之藥,對各種瘺瘡尤為有效。蔓、須藥性與花相同,可治麻瘡。葫蘆瓤及子,味苦,性寒,有毒,可治牙病,牙齦或腫或露,牙齒松動。又可治面目、四肢腫,小便不通,鼻塞,及一切癰疽惡瘡。尤以葫蘆殼的藥用價(jià)值最高,其味甘,性平,無毒,用于消熱解毒,潤肺利便。愈是陳年的葫蘆殼,療效愈高。
·樂器
在古代,葫蘆是制作樂器的重要原材料,其價(jià)值不亞于絲,竹?!秷虻洹分杏修藶榘艘糁坏恼f法。葫蘆笙最早載于漢代的《禮樂志》:“有葫蘆笙。”后來晉崔豹《古今注》又一次提到:“瓠有柄者懸瓠,可以為笙,曲沃者尤善。秋乃可,和則漆其里。”這句話是說長柄葫蘆可以加工成笙,其中以曲沃的葫蘆最佳。除了笙、竽等簧管樂器外,葫蘆還可以做弦樂器或彈撥樂器的共鳴箱。葫蘆還可以做鴿哨,分很多種,制法各異。
“葫蘆絲”在民間稱為“葫蘆蕭”,別處也有稱為“葫蘆笙”,名稱的變化原因說法不一,有說是解放初期,知識青年下鄉(xiāng),將傣族不標(biāo)準(zhǔn)的漢語“蕭”誤聽為絲而得名,有說是為了區(qū)別于哈尼族的“蘆笙”又區(qū)別于“蕭”(蕭無簧),故文藝工作者將它定名為“葫蘆絲”。說以前者居多。葫蘆絲的傣語名稱為“篳朗道”,“朗道”為“葫蘆”的傣語名,“篳”為傣語對吹管樂器的總稱。德昂語稱“篳格寶”,阿昌語稱“拍勒翁”
·日用
葫蘆作為日常用具,其用途也是多方面的。葫蘆開口做成各種形狀的器具使用,最常見的是用來裝水或裝酒的水壺或酒壺,也可用來舀水、淘米、舀面、盛東西東西等。在古代葫蘆還被用來盛藥,它保存藥物確實(shí)比其他的容器如鐵盒、陶罐、木箱等更好,因?yàn)樗泻軓?qiáng)的密封性能,潮氣不易進(jìn)入,容易保持藥物的干燥,不致?lián)p壞變質(zhì)。另外,葫蘆還能制成舟和農(nóng)具,甚至被制成火器,在戰(zhàn)爭中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