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P下載

掃一掃,立即下載

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APP下載

開發(fā)者:1

蘋果版本:1

安卓版本:1

應用涉及權限:查看權限 >

APP:隱私政策:查看政策 >

微 信
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微信公號

官方微信Yishimed66

24小時客服電話:010-82311666
您的位置: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 > 中西醫(yī)助理醫(yī)師 > 其他信息

高熱的中醫(yī)辨治體會

2008-10-17 16:57 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
|

熱點推薦

——●●●聚焦熱點●●●——
報名預約>> 有問必答>> 報考測評>>

  高熱是臨床上的常見急重癥,起病急、來勢猛,治療不當易致不良后果,故歷來是眾多醫(yī)家關注的重點。中醫(yī)在這方面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治療經驗。每種病癥除了病癥所具有的一般發(fā)病特點外,還有其自身所獨有的一些發(fā)病特點,其決定了臨床上對于該病癥的辨治。高熱作為一個病癥當然不能例外?,F(xiàn)就高熱的臨床辨證治療特點,結合相關的文獻報道,闡述如下。

  1 閉郁辨治,注重宣透

  高熱無論是外感還是內傷,是寒邪還是熱邪引起的,大部分都有一個共同的病理特點:即體內氣機不暢、內外不通,致陽氣被郁閉在內化熱化火,不能象正常情況下那樣內外通調,達到一個人體恰當?shù)臒釀萜胶舛鴮е掳l(fā)熱。明代吳有性在《溫疫論》中就提出:“陽氣通行,溫養(yǎng)百?。魂枤廑臻],郁而為熱。且夫人身之火,無處不有,無時不在,但喜通達耳。不論臟腑經絡,表里上下,血分氣分,一有所阻,即便發(fā)熱。是知百病發(fā)熱,皆由壅郁”。董德懋老中醫(yī)[1]治療高熱就注重透散以通調內外,曾提出“邪在表,寒而勿閉,涼而勿凝;邪在里,通而勿滯,瀉而勿伐;實熱宜清宜瀉必以散;虛熱宜補宜清兼以透”的治療原則。姜良鐸教授[2]亦認為正確地使用透邪法使病邪由深出淺,往外透達,對于治療外感高熱可收到良效。此透邪法與解表法不同。解表法用于衛(wèi)表證,而透邪法則不拘于衛(wèi)表證,有邪郁即得透邪。由于在衛(wèi)氣營血各階段邪郁的病機普遍存在,因而在各個階段上都有必要考慮到使用透邪法。周平安[3]亦認為,對于治療外感高熱宜透。并提出所謂“透”,就是透邪外出。邪在表者,以辛溫或辛涼之品開泄郁閉,疏暢氣機,使病邪有外達之路。邪入氣分,津氣未傷者,仍可開泄上焦,清熱透表,使邪外達。邪初入營,仍可透熱轉氣,皆是透邪外出之例。此外,宣透法除提示我們治療高熱應選用辛散之品外,還提示應慎用壅遏之品,應寒而勿凝,補而勿壅。

  2 熱毒致病,法宜清解

  臨床上高熱往往起病急、來勢猛,癥狀表現(xiàn)劇烈、明顯,究其病因大部分(尤其是外感高熱)屬熱毒致病。因為這么明顯的火熱熾盛的臨床癥狀往往不是一般病邪所能導致,所以在臨床治療上清熱解毒法常常是伴隨高熱治療的始終,是常用治法之一。黃星垣[4~5]對于高熱就提出“熱毒學說”,并認為“毒寓于邪,毒隨邪來,熱由毒生,毒不除則熱不去,變必生危?!背珜е赜们鍩峤舛舅幹委?,并結合現(xiàn)代研究認識到清熱解毒方藥具有抗病原微生物、提高機體免疫功能、對抗毒素的毒害等作用,故尤其適合現(xiàn)代醫(yī)學的感染性高熱。熊家平[6~7]在對治療感染性高熱時談到:“就整體認識而言,高熱的實質核心是熱毒熾盛、正盛邪實證。熱毒盛衰與發(fā)熱成平行關系,熱毒越盛,熱勢越高,持續(xù)時間越長,兼證、變證越多。治則應注重清熱解毒。”并認為“,高熱時應用此法,不必拘泥表里、衛(wèi)氣營血的辨證原則。初病即用,貫穿始終。取其清熱能防毒變,解毒能敗毒邪”。周仲瑛[8]論治療病毒感染性高熱時認為,該病發(fā)病急劇、病情嚴重、傳變迅速,其雖有溫病衛(wèi)氣營血傳變的一般規(guī)律,但其病理中心在氣營熱毒熾盛,據(jù)此采用清氣涼營法,治療流行性出血熱等病毒感性高熱,取得了頗為滿意的療效。此外,該法有清熱解毒、清營解毒和涼血解毒等不同層次,用藥又有辛寒、甘寒、苦寒、咸寒的不同[9],臨床上病癥常錯綜復雜,故應靈活應用,并注意寒而勿閉、涼而勿凝,以防寒涼太過。

  3 腑氣不通,治以通下

  高熱病人常因熱盛傷津、氣機郁滯而導致胃腑不通,大便數(shù)日不解或解之不暢。同時胃腑不通又會加重陽氣閉郁致熱勢更重,熱毒更甚。因此,臨床上常用通下法釜底抽薪,使熱毒多一條向下排出的道路。吳又可在《溫疫論》[10]中曾談到:“溫疫可下者,約三十余證,不必悉具,但見舌黃、心腹痞滿,便予達原飲加大黃下之????殊不知承氣本為逐邪而設,非專為結糞而設也”。李學耕教授[11]認為,小兒易熱多火,常表熱未解,而里熱已熾;或邪熱蘊肺,移熱大腸;或邪熱內結,腑氣不利。故在治療小兒高熱時,常疏表之中寓以瀉下,通腑泄熱,導火下行;腑氣暢通,有利于肺熱下泄,使積熱隨二便而去,則高熱自退。黃彩英[12]運用通腑法治療以里熱邪實為主證的高熱取得滿意效果。認為該法借通降陽明胃腑之勢,直折火之炎勢,取效迅速。并認為選擇此法時,關鍵應在辨清胃腑氣機不暢、熱毒明顯的情況下使用,而不必拘于結糞之有無。

  4 濕邪粘膩,芳化清利

  高熱尤其是長期高熱,往往經西醫(yī)多種抗菌素治療乏效,而中醫(yī)辨證多屬濕邪阻滯,因濕性粘著極難祛除,故表現(xiàn)在病勢上纏綿難解。此時首重祛濕,或溫散、芳化,或滲利,各隨所宜,使熱與濕不相膠結。韓子江[13]認為,臨床上許多經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的無名高熱,其病程較長,臨床用藥較雜。其病因病機仍為邪熱熾盛,之所以久治不愈,往往與熱邪挾濕有關。濕性重濁粘滯,與熱相合,蘊蒸不化,膠著難解,戀于氣血。袁正剛老中醫(yī)[14]認為,外感高熱中屬濕熱合邪者并不少見。其審察外感發(fā)熱病人是否有濕邪存在,常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辨證:①發(fā)熱稽留不退;②排泄物穢濁;②舌苔膩或薄膩而緊。臨床上用達原飲等方除濕清熱治療高熱屬濕熱互結證的報道很多,而且效果滿意。

  5 虛證高熱,扶正除熱

  高熱臨床上雖然以邪毒侵襲多見,但因虛致熱者亦不少見。氣、血、陰、陽不足,打破了陰陽之間的平衡,引起一種虛性亢奮的發(fā)熱。雖然臨床報道較少,但的確存在,在高熱臨床治療上常給人柳暗花明的感覺。如楊培生老中醫(yī)[15]善用《傷寒論》中真武湯治療陽虛高熱,取其溫補脾腎、化氣行水,對于患者或有咳喘、或浮腫、或便溏等這些兼水泛的病癥,常一舉中的。趙明華[16]用生地黃、熟地黃等補腎壯水為主,兼以青蒿、地骨皮等清透之品,治愈一例高熱持續(xù)不退的患兒。郭連澍等[17]報道張文燦主任醫(yī)師用“甘溫除大熱”之法,以黃芪、人參、柴胡等為主,或配以養(yǎng)血,或配以溫陽,治療一些虛證高熱效果明顯。此種病人以虛為主,故根據(jù)辨證予以扶正,同時結合高熱氣機閉郁的特點適當佐宣透以相輔相成,如補中益氣湯中的升麻、柴胡,青蒿鱉甲湯中的青蒿等。

  結語:臨床上,高熱常表現(xiàn)為上述五種致病特點中數(shù)種相兼為病,或郁、毒、腑實并見,或郁、虛同見,或濕、毒膠結為病,等等。故臨床應多方面考慮、靈活運用。同時可結合一些對治療高熱有較獨特療效的中藥及方劑,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恰當?shù)剡x用,可促使疾病迅速向愈,減輕患者痛苦。

執(zhí)業(yè)醫(yī)師考試公眾號

編輯推薦
    • 免費試聽
    • 直播公告
    張鈺琪 中西醫(yī)助理醫(yī)師 《方劑學》 免費試聽
    搶跑2025中西醫(yī)如何備考?

    張鈺琪 9月23日 19:30-21:00

    詳情
    免費資料
    醫(yī)師 備考資料包
    歷年考點
    應試指導
    仿真試卷
    思維導圖
    立即領取 立即領取
    回到頂部
    折疊
    您有一次專屬抽獎機會
    可優(yōu)惠~
    領取
    優(yōu)惠
    注:具體優(yōu)惠金額根據(jù)商品價格進行計算
    恭喜您獲得張優(yōu)惠券!
    去選課
    已存入賬戶 可在【我的優(yōu)惠券】中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