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P下載

掃一掃,立即下載

醫(yī)學(xué)教育網(wǎng)APP下載

開發(fā)者:1

蘋果版本:1

安卓版本:1

應(yīng)用涉及權(quán)限:查看權(quán)限 >

APP:隱私政策:查看政策 >

微 信
醫(yī)學(xué)教育網(wǎng)微信公號

官方微信Yishimed66

您的位置:醫(yī)學(xué)教育網(wǎng) > 臨床助理醫(yī)師 > 其他信息

[寄生蟲學(xué)]第六節(jié) 蚋、虻

熱點推薦

——●●●聚焦熱點●●●——
報名預(yù)約>> 有問必答>> 報考測評>>

  第六節(jié) 蚋、虻

  蚋、虻分別屬雙翅目蚋科(Simuliidae)和虻科(Tabanidae)。蚋、虻對人的危害主要是叮吸人血,被刺叮處常出現(xiàn)局部紅腫、疼痛、奇癢以及炎癥與繼發(fā)性感染。蚋和虻分別可作為盤尾絲蟲病和羅阿絲蟲病的媒介,虻還能機(jī)械性傳播野兔熱和碳疽病。防制可參考“蠓”。

  一、蚋

  蚋為一類體長1~5mm的小型昆蟲,成蟲深褐色或黑色,俗稱“黑蠅”或“駝背”。全世界已知1200多種,我國報告近90種,主要種為北蚋(Simulium subvariegatum)和毛足原蚋(Prosimulium hirtipes)。

  形態(tài)

  成蟲頭部的復(fù)眼明顯,雄蚋的復(fù)眼較大,與胸背約等寬;雌蚋的復(fù)眼略窄于胸部,兩眼間被額明顯分開??谄鳛榇涛?。胸部背面明顯隆起。翅寬闊,縱脈發(fā)達(dá)。足短。腹部11節(jié),最后2節(jié)演化為外生殖器,其為重要的分類依據(jù)。有的種類腹部背面有銀色閃光斑點(圖20-21)。

圖20-21 蚋生活史

  生活史與生態(tài)

  蚋的發(fā)育為全變態(tài)(圖20-21)。

  卵:略呈圓三角形,長0.1~0.2mm,淡黃色,通常150~500粒排列成鱗狀或成堆,見于清凈流水中的水草與樹的枝葉上,在20~25℃的水中,約5天孵化。

  幼蟲:呈圓柱形,后端膨大。有6~9齡,剛孵出的幼蟲長約0.2mm,淡黃色,以后顏色變暗,成熟幼蟲4~15mm.頭部前端有1對放射狀排列的剛毛,稱口扇;前胸腹面中部有一只具小鉤的胸足;腹部尾端有一個具小鉤的吸盤和一個可伸縮的肛鰓。幼蟲以水中微小生物為食,約3~10周發(fā)育成熟。

  蛹:成熟幼蟲在一個前端開口的繭內(nèi)化蛹。繭體的后端粘附于水中石塊或植物上,約1~4周羽化。

  雄蚋不吸血。雌蚋交配后開始吸血,其嗜吸畜、禽血,兼吸人血,多在白天進(jìn)行。成蟲棲息于野草上及河邊灌木叢,飛行距離達(dá)2~10km.蚋出現(xiàn)于春、夏、秋三季,以6~7月為活動高峰。整個生活史2~3.5個月。雌蚋壽命約2個月。以卵或幼蟲在水下越冬。蚋可傳播盤尾絲蟲病。人被蚋刺叮,特別是大量刺??梢鹌ぱ祝捎袕?qiáng)烈的過敏性反應(yīng),繼發(fā)感染淋巴腺炎,淋巴管炎及“蚋熱”等。

  二、虻

  虻是一類中、大型昆蟲,俗稱“牛虻”或“瞎虻”。全世界已知約3500種,我國已記錄近400種,主要種為廣斑虻(Chrysops vanderwulpi)和華虻(Tabanus mandarmus)。

  形態(tài)

  成蟲體長6~30mm,粗壯,呈棕褐色或黑色,多有較鮮艷色斑和光澤,體表多細(xì)毛。

  頭部寬大,等于或?qū)捰谛夭?。?fù)眼明顯,多具金屬光澤。雄虻兩眼相接;雌虻兩眼分離。觸角多為3節(jié),第三節(jié)有3~7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雌虻口器為刺舐式,取食時刺破皮膚由唇瓣上的擬氣管吸血。翅寬,透明或具色斑。足粗短。腹部可見7節(jié),其顏色和斑紋是分類依據(jù),第8~11節(jié)演化為外生殖器(圖20-22)。

圖20-22 虻生活史

  生活史與生態(tài)

  虻的發(fā)育為全變態(tài)(圖20-22)

  卵:多呈紡錘形,長1.5~2.5mm,黃白色。常以200~500粒卵集成堆或形成塊,多見于稻田、沼澤、池塘邊的草葉或小枝上。約1周孵化為幼蟲。

  幼蟲:為細(xì)長紡錘狀,兩端尖,淡黃色。有6~10齡,體長自2~4mm至22~25mm,腹部第1~7節(jié)有疣狀突起,尾部有長呼吸管和氣門。幼蟲以小型動物為食,幼蟲期可長達(dá)數(shù)月至一年以上。成熟幼蟲移至干土中化蛹。

  蛹:為裸蛹,可見明顯的頭胸部和腹部。早期呈黃棕色,而后漸暗。經(jīng)1~3周羽化。

  雄虻以植物汁液為食,雌虻吸血,主要刺吸牛、馬、驢等大型家畜的血,有時也侵襲其它動物和人。虻白天活動,以陽光強(qiáng)烈的中午吸血量最為活躍。有時在幾個動物體表連續(xù)叮刺吸血,該習(xí)性在疾病的傳播上具有重要意義。成蟲棲息于草叢樹木中,多見于河邊植被上。虻的飛翔能力很強(qiáng),每小時可飛行45~60km.

  在熱帶,虻可全年活動;在我國北方,虻的活動季節(jié)自5月中旬至8月下旬,以7月份為活動高峰。一般雄虻的壽命僅幾天,雌虻可存活2~3個月。虻以幼蟲越冬,常見于堤岸22~25cm深的土層中。

  有些虻類能傳播羅阿絲蟲病,是我國畜牧業(yè)的重要害蟲,為牲畜錐蟲病等的傳播媒介。虻叮刺人體可引起蕁麻疹樣皮炎。

臨床醫(yī)師公眾號

編輯推薦
    • 免費試聽
    • 免費直播
    湯以恒 臨床助理醫(yī)師 《消化系統(tǒng)》 免費試聽
    免費資料
    臨床助理醫(yī)師備考資料包
    歷年考點
    應(yīng)試指導(dǎo)
    仿真試卷
    思維導(dǎo)圖
    立即領(lǐng)取
    回到頂部
    折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