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輯推薦
免費資料
關于“疼痛的性質及其臨床意義-中西醫(yī)內科主治”的內容,有很多考生都很關注,為了幫助大家了解,醫(yī)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如下:
疼痛的性質及其臨床意義
脹痛 | 氣滯 | 多屬肺、肝、胃腸氣滯之證;但頭目脹痛,多見于肝陽上亢或肝火上炎的病證 |
刺痛 | 瘀血 | 頭部、胸脅、脘腹等處較為常見 |
冷痛 | 寒證 | 常見于腰脊、脘腹及四肢關節(jié)等處,分實寒和虛寒 |
灼痛 | 熱證 | 常見于咽喉、口舌、脅肋、脘腹、關節(jié)等處,分實熱和虛熱 |
重痛 | 濕邪 | 常見于頭部、四肢及腰部。但頭部重痛,亦可因肝陽上亢、氣血上壅所致。 |
酸痛 | 風濕或腎虛、氣血不足 | 常見于四肢、腰背的關節(jié)、肌肉處 |
絞痛 | 有形實邪 | 瘀血、氣滯、結石、蟲積等或寒邪凝滯氣機所致 |
空痛 | 虛證 | 常見于頭部、腹部。多因陰精不足,或氣血虧虛 |
隱痛 | 虛證 | 常見于頭部、脘腹、脅肋、腰背等部位,多因精血虧虛,或陽氣不足 |
走竄痛 | 若胸脅脘腹疼痛而走竄不定——肝郁氣滯; 若肢體關節(jié)疼痛而游走不定——行痹 | |
固定痛 | 若胸脅脘腹等處固定作痛——瘀血; 若四肢關節(jié)固定作痛——寒濕、濕熱阻滯,或熱壅血瘀所致 | |
掣痛 | 抽掣牽引作痛,由一處連及他處的癥狀,因筋脈失養(yǎng),或筋脈阻滯不通所致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