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免費試聽
- 免費直播
時間待定
詳情時間待定
詳情嬰兒腹瀉是一種以大便次數增多,形狀異常,便下稀薄或呈水樣,帶有不消化乳食及粘液為特征的嬰幼兒常見的消化道疾病。
嬰兒腹瀉一年四季皆可發(fā)病,夏秋兩季發(fā)病率高,2歲以內易患病,若病情嚴重或治療不當,可影響小兒生長及發(fā)育,甚至危及生命。
病因病機
1.內傷乳食
嬰幼兒脾胃功能薄弱,若小兒喂養(yǎng)不當(饑飽無常、乳食無度、突然改變食物性質、飲食不潔)→損傷脾胃→升降失調、運化失職→泄瀉
2.感受外邪
寒、熱(暑)、濕之邪皆能引起泄瀉,以濕邪引起發(fā)病為多見。寒、熱(暑)邪常與濕邪合邪為病。寒、熱(暑)邪、寒濕、暑濕、濕熱之邪(從表入里或直接入里)→損傷脾胃→運化失常→清濁不分→泄瀉。醫(yī)學教 育網搜集整理
3.脾胃虛弱
小兒生機蓬勃,發(fā)育迅速,所需水谷精氣相對較多,故脾胃負擔較重,謂之脾常不足,構成泄瀉發(fā)生的內在因素,若長期飲食失調、稟賦素虛、大病久病之后失調→脾陽不振→消化腐熟水谷功能失常→水谷不分并走大腸→泄瀉。
臨床表現
1.傷食型
腹痛腹脹,泄瀉量多,酸腐穢臭,常伴有不消化食物殘渣,口臭噯酸,口渴納少,嘔吐酸溲,舌苔厚膩微黃,脈滑數,指紋沉滯,色紫。
2.寒濕型
便稀多沫,甚如水樣,色淡臭味小,腸鳴腹痛,面色淡白,小便清長,可伴有惡寒發(fā)熱,鼻塞流涕,苔薄白或白膩,脈濡緩,指紋色紅或淡紅。
3.濕熱型(包括暑濕瀉)
腹痛即瀉,大便黃褐熱臭,一日十余次,可表現為暴注下迫,便如水樣,亦可為瀉下粘滯不爽。肛門灼熱發(fā)紅,身有微熱,煩躁口渴,尿少色黃,舌質紅,苔黃膩,脈滑數,指紋紫紅。
4.脾虛型
久瀉不愈,或時瀉時止,或食后即瀉。大便清稀,或完谷不化,有大量奶瓣及食物殘渣,日瀉數次至十余次,食欲不振,精神疲憊,睡時露睛,面黃唇淡,舌質淡,苔薄白,脈沉無力,指紋淡紅。
中醫(yī)推拿治療
1.治療原則:調和脾胃,化濕止瀉。
2.手法處方:推脾經,推大腸,運內八卦,摩腹,揉臍,推上七節(jié)骨,揉龜尾。
3.方義:推脾經,推大腸,揉臍,摩腹——調和脾胃,助運化濕。運內八卦——調中理氣,并能起調和及加強其他手法的作用。推上七節(jié)骨,揉龜尾——調中止瀉。
4.加減治療
(1)傷食型:加揉板門,揉中脘,揉天樞,推脾經用補法,推大腸用清法以健脾消食,調腑止瀉。
?。?)寒濕型:加推三關,揉外勞宮,推脾經及推大腸均用補法以健脾化濕,溫中止瀉。
(3)濕熱型(包括暑濕瀉):加清小腸,退六腑,揉天樞,推脾經及推大腸均用瀉法以清熱化濕,調腑止瀉。
(4)脾虛型:加推三關,捏脊,按揉足三里,推脾經及推大腸均用補法以健脾益氣,固腸止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