測定7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蛋白[LP(a)]水平,統(tǒng)計相關資料,以探討LP(a)與糖尿病血管并發(fā)癥的關系,報告如下。
1資料與方法
1.1一般資料
選擇2型糖尿病患者72例,診斷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。分為單純糖尿病組34例,年齡(53±9)歲,病程1個月~5年,無任何并發(fā)癥,肝腎功能均正常。合并癥組38例,年齡(53±9)歲,病程5~15年。其中下肢血管病變12例,均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證實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存在一處以上,臨床有間歇性跛行、足潰瘍等,糖尿病腎病26例,診斷符合糖尿病腎病Mogensen分期腎病Ⅲ期以上。健康對照組24例,年齡(52±8)歲,肝腎功能正常,無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病、無出血及血栓史。
1.2方法
禁食10h,次日清晨抽取肘靜脈血,分離血清,在日立7170全自動生化儀上測定LP(a)。
1.3統(tǒng)計學處理
數據以±s表示。異常例數比較采用χ2檢驗醫(yī)學教育`網搜集整理,LP(a)水平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。
2結果
健康對照組、單純糖尿病組、糖尿病合并癥組相關資料比較注:LP(a)異常值≥300mg/L.1)與對照組比較P<0.05.2)與對照組比較P<0.01.3)與單純糖尿病組比較P<0.01.4)兩組并發(fā)癥組比較P>0.05.
3討論
LP(a)是存在于人血漿中的一種脂蛋白微粒,由含有載脂蛋白B100[apoB100]的低密度脂蛋白(LDL)和載脂蛋白(a)[apo(a)]構成。它是一獨立的脂蛋白,其濃度與性別、年齡無關(本文結果一致),不受環(huán)境、生活方式、一般降脂藥物的影響,而受遺傳因素控制。
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(xiàn)脂代謝異常,并且易合并各種微血管及大血管并發(fā)癥。本文結果顯示單純糖尿病組及合并癥組血清LP(a)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,而合并癥組血清LP(a)水平明顯高于單純糖尿病組,于文獻報道一致。兩組并發(fā)癥之間血清LP(a)水平差異無顯著性(P>0.05)。
近年來研究證實,LP(a)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,并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(fā)展密切相關。一方面,LP(a)通過抑制纖維蛋白溶解酶原的激活來干擾纖溶系統(tǒng),從而阻止血栓溶解,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(fā)生。另一方面,LP(a)的糖蛋白部分結構非常相似于纖溶酶,可部分競爭性地與纖維蛋白及纖維蛋白原結合,阻止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(tPA)與纖維蛋白結合,同時抑制依賴tPA而形成的纖溶酶對纖維蛋白的降解過程,從而延長纖維蛋白水解時間,促進血栓形成。Walton等用免疫熒光技術發(fā)現(xiàn)動脈粥樣硬化組織中有LP(a),Rath等用生化方法定量測定了動脈粥樣硬化組織中有LP(a)的含量,發(fā)現(xiàn)與血清中的LP(a)水平相關。病理學研究結果進一步支持LP(a)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。
LP(a)在肝臟合成,而腎臟是其分解代謝的主要場所。糖尿病腎病時LP(a)在腎臟的分解減少,可能是血中LP(a)升高的原因之一。而腎功能嚴重受損時尿蛋白大量丟失,刺激肝臟合成更多的LP(a),從而形成惡性循環(huán)。
高水平的LP(a)可能造成腎臟損害。一方面通過抗纖溶活性,造成腎小球毛細血管的血栓栓塞,改變?yōu)V過能力,引起或加重蛋白尿。另一方面可與腎小球內膜下的基質成分結合,發(fā)生氧化修飾及被巨噬細胞吞噬,引起泡沫細胞形成脂質沉積,或刺激系膜細胞增殖,系膜增生,引起腎小球硬化醫(yī)學教育`網搜集整理,濾過屏障改變,白蛋白排泄增多。有文獻報道,LP(a)可能是糖尿病腎病的始發(fā)因素,且與腎臟損害程度呈正相關,可作為糖尿病腎病早期預測指標。
高水平的LP(a)可通過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及抗纖溶作用使糖尿病患者更易并發(fā)高血壓、冠心病,及視網膜、下肢血管及腎臟等多種血管并發(fā)癥,并在其發(fā)生發(fā)展中起重要作用。在治療中應設法降低LP(a),以預防和延緩LP(a)在糖尿病并發(fā)癥中的作用,降低糖尿病的致死率、致殘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