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P下載

掃一掃,立即下載

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APP下載

開發(fā)者:1

蘋果版本:1

安卓版本:1

應用涉及權限:查看權限 >

APP:隱私政策:查看政策 >

微 信
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微信公號

官方微信Yishimed66

24小時客服電話:010-82311666
您的位置: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 > 中醫(yī)理論 > 中醫(yī)基礎 > 正文

陰與陽學說的基本內(nèi)容

2013-08-15 14:53 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
|

熱點推薦

——●●●聚焦熱點●●●——
報名預約>> 有問必答>> 報考測評>>

陰陽學說的基本內(nèi)容包括陰陽對立、陰陽互根、陰陽消長和陰陽轉(zhuǎn)化四個方面。

陰陽對立

即指世間一切事物或現(xiàn)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,如上與下、天與地、動與靜、升與降等等,其中上屬陽,下屬陰;天為陽,地為陰;動為陽,靜為陰,升屬陽,降屬陰。而對立的陰陽雙方又是互相依存的,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。如上為陽,下為陰,而沒有上也就無所謂下;熱為陽,冷為陰,而沒有冷同樣就無所謂熱。所以可以說,陽依存于陰,陰依存于陽,每一方都以其相對的另一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條件。這就是陰陽互根。

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、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變的,而是始終處于一種消長變化過程中的,陰陽在這種消長變化中達到動態(tài)的平衡。這種消長變化是絕對的,而動態(tài)平衡則是相對的。比如白天陽盛,人體的生理功能也以興奮為主;而夜間陰盛,機體的生理功能相應的以抑制為主。從子夜到中午,陽氣漸盛,人體的生理功能逐漸由抑制轉(zhuǎn)向興奮,即陰消陽長;而從中午到子夜,陽氣漸衰,則人體的生理功能由興奮漸變?yōu)橐种?,這就是陽消陰長。

陰、陽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(zhuǎn)化,即所謂物極必反。比如,某些急性溫熱病,由于熱毒極重,大量耗傷機體元氣,在持續(xù)高燒的情況下,可突然出現(xiàn)體溫下降,四肢厥冷、脈微欲絕等癥狀,就是由陽證轉(zhuǎn)化為陰證的表現(xiàn)。可以說,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的過程,而陰陽轉(zhuǎn)化則是質(zhì)變的過程。陰陽消長是陰陽轉(zhuǎn)化的前提,而陰陽轉(zhuǎn)化則是陰陽消長發(fā)展的結果醫(yī)學|教育網(wǎng)搜集整理。

陰陽格拒

陰陽格拒,是陰陽失調(diào)病機中比較特殊的一類病機,主要包括陰盛格陽和陽盛格陰兩方面。主要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陰和陽的一方盛極,因而壅盛于內(nèi),將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,迫使陰陽之間不相維系,從而形成真寒假熱或真熱假寒等復雜的臨床現(xiàn)象。

陰盛格陽,即陰陽內(nèi)外格拒。系指陰寒之邪盛極于內(nèi),逼迫陽氣浮越于外,相互格拒、排斥的一種病理狀態(tài)。其疾病的本質(zhì)雖然是陰寒內(nèi)盛,但由于其格陽于外,故其臨床表現(xiàn),反見面紅煩熱、欲去衣被、口渴、狂躁不安等熱象。因其陰寒內(nèi)盛,格陽于外所致,故為真寒假熱。

此外,陰盛于下,虛陽浮越,亦可見面紅如火,稱為戴陽,亦是陽虛陰盛,陰陽之間不相維系的一種表現(xiàn)。

陽盛格陰,系指邪熱內(nèi)盛,深伏于里,陽氣郁閉于內(nèi),格陰于外的一種病理狀態(tài)。多見于熱病的熱盛至極,反見“熱極似寒”的四肢厥冷、脈沉伏等寒象。由于其疾病之本質(zhì)是熱盛于里,而格陰于外,故稱為真熱假寒。這種四肢厥冷,又稱之為“陽厥”或“熱厥”。

陰陽互損

陰損及陽,系指由于陰液(精、血、津液)虧損,累及陽氣生化不足,或陽氣無所依附而耗散,從而在陰虛的基礎上又導致了陽虛,形成了以陰虛為主的陰陽兩虛病理狀態(tài)。

陽損及陰,系指由于陽氣虛損,無陽則陰無以生,久之則陰液生化不足,從而在陽虛的基礎上又導致了陰虛,形成了以陽虛為主的陰陽兩虛病理狀態(tài)。

陰陽失調(diào)

陰陽失調(diào),是指機體陰陽的平衡協(xié)調(diào)狀態(tài),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而遭到破壞,導致陰陽之間出現(xiàn)陰陽偏勝、陰陽偏衰、陰陽互損、陰陽格拒和陰陽亡失等情況,是對機體各種病理狀態(tài)的高度概括。

陰陽失調(diào)之說,首見于《內(nèi)經(jīng)》。如《素問。陰陽應象大論》說的“陰勝則陽病,陽勝則陰病。陽勝則熱,陰勝則寒”和《素問。調(diào)經(jīng)論》說的“陽虛則外實、陰虛則內(nèi)熱;陽盛則外熱、陰盛則內(nèi)寒”等。

陰陽偏勝

陰或陽的偏盛,主要是指“邪氣盛則實”的實證病機。病邪侵入人體,在性質(zhì)上,必從其類,即陽邪侵襲人體,則邪并于陽,而形成機體的陽偏勝;陰邪侵襲人體則邪并于陰,而形成機體的陰偏勝。

由于陰和陽是相互制約的,一般來說,陽長則陰消,陰長則陽消。所以陽偏勝必然會耗陰,從而導致陰液不足;陰偏盛也必然會損陽,從而導致陽氣虛損。

陽偏盛

陽主動,主升而為熱,所以陽偏勝時,多見機體的機能活動亢奮、代謝亢進,機體反應性增強,熱量過剩的病理狀態(tài)。一般來說,陽勝的病機,多指陽氣亢盛而陰液未虛的實熱證。進一步發(fā)展,可成為陽盛陰虛之證醫(yī)學|教育網(wǎng)搜集整理。

陽勝的形成,多由于感受溫熱陽邪,或雖感受陰寒之邪,但入里從陽而化熱,或情志內(nèi)傷,五志過極而化火,或氣滯、血瘀、食積等郁而化熱所致。臨床多見壯熱、煩渴、面紅、尿赤、便干、苔黃、脈數(shù)。若陽熱亢盛過久,則必耗陰液,故陽盛實熱病證,易于煎灼人體陰液,久之亦可導致人體津液不足,陰精虧損,轉(zhuǎn)化為實熱傷陰的病證。此即是“陽勝則陰病”。

陰偏盛

陰主靜,主內(nèi)收而為寒,故在陰偏勝時,多見機體的機能活動代謝低下,熱量不足,以及病理性代謝產(chǎn)物積聚等陰寒內(nèi)盛的病理狀態(tài)。一般來說,陰偏勝,多指陰邪偏盛而陽氣未衰的寒實證,進一步發(fā)展可導致陽虛,則成為陰盛陽虛之證。

陰勝的形成,多由外感陰寒之邪,或過食生冷,陰寒內(nèi)盛,遏抑機體的陽氣,或由素體陽虛,陽不制陰,而致陰寒內(nèi)盛。前者屬實,后者則為虛實夾雜。此外,陰寒之邪壅盛,日久必傷陽氣,故陰盛實寒病證,??蓪е绿撍ィ霈F(xiàn)機體生理功能活動減退情況,此即“陰勝則陽病”。

陰陽偏衰

陰或陽的偏衰,是指“精氣奪則虛”的虛證。所謂“精氣奪”,包括了機體的精、氣、血、津液等基本物質(zhì)的不足及其生理功能的減退,同時也包括了臟腑、經(jīng)絡等生理功能的減退和失調(diào)。

陽偏衰

陽偏衰,即是陽虛,是指機體陽氣虛損,機能減退或衰弱,機體反應性低下,代謝活動減退,熱量不足的病理狀態(tài)。多由于先天稟賦不足,或后天飲食失調(diào),或勞倦內(nèi)傷,或久病損傷陽氣所致。

陽氣不足,一般以脾腎陽虛為主,尤以腎陽虛衰(命門之火不足)最為重要,這是由于腎陽為諸陽之本的緣故。由于陽氣虛衰,陽虛不能制陰,陽氣的溫煦功能減弱,臟腑經(jīng)絡等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亦因之而減退,血和津液的運行遲緩,水液不化而陰寒內(nèi)盛醫(yī)學|教育網(wǎng)搜集整理。這是陽虛則寒的主要機理。

陽虛則寒,臨床可見面色蒼白,畏寒肢冷,舌淡脈遲等寒象,亦可見到倦臥神疲,小便清長,下利清谷等虛象,以及由于陽虛氣化無力,陽不化陰,水液代謝功能減退或障礙而導致的水濕停滯等病變。

陰偏衰

陰偏衰,即是陰虛,是指機體的精、血、津液等陰液虧耗,其滋養(yǎng)、寧靜的作用減退。多由于陽邪傷陰,熱邪熾盛傷津耗液,或因五志過極化火傷陰,或因久病耗傷陰液所致。

陰虛,雖然五臟皆可發(fā)生,但一般以肺、肝、腎之陰虛為主,其它臟腑之陰虛,久延不愈,最終亦多累及肺腎或者肝腎,所以臨床上以肺腎陰虛與肝腎陰虛為多見。因為,腎陰為諸臟陰液之本,所以,腎陰不足在陰偏衰的病機中又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。

所謂陰虛則熱,是指陰液不足,不能制約陽氣,陽氣相對亢盛,從而形成陰虛內(nèi)熱、陰虛火旺以及陰虛陽亢等病理表現(xiàn)。陰虛內(nèi)熱多有全身性虛熱,五心煩熱,骨蒸潮熱,消瘦,盜汗,口干,舌紅,脈細數(shù);陰虛火旺多有咽干疼痛,牙齦腫痛,顴紅升火,咳血或痰中帶血等癥;陰虛陽亢多見眩暈耳鳴,肢麻,肌肉顫動等癥。

陰陽亡失

陰陽的亡失,是機體的陰液或陽氣因大量消耗而亡失,是生命垂危的一種病理狀態(tài)。主要包括亡陽和亡陰兩類。

亡陽,是指機體的陽氣發(fā)生突然性脫失,導致全身機能突然衰竭的一種病理狀態(tài)。多由外邪過盛,正不敵邪,陽氣突然大量耗傷而脫失;或由于素體陽虛,正氣不足,又加疲勞過度等多種因素所誘發(fā);或過用汗法,陽隨津枯,陽氣外脫等所致。慢性消耗性疾病之亡陽,多由于陽氣嚴重耗散而衰竭,虛陽外越所致。主癥是大汗淋漓,汗稀而涼,肌膚手足逆冷,精神疲憊,神清淡漠,甚則昏迷,脈微欲絕等陽氣欲脫之象。

亡陰,系指機體的陰液大量消耗或丟失,而致全身機能嚴重衰竭的一種病理狀態(tài)。多由熱邪熾盛,或邪熱久留,煎灼陰液,或因慢性消耗性疾病,陰液耗竭所致。主癥多見汗出不止,汗熱而粘,手足溫,喘渴煩躁,甚則昏迷譫妄,脈數(shù)無力,舌光絳無苔等。

由于陰與陽相互依存,故陰亡,則陽必無所依附而浮越于外,陰亡之后可迅速導致亡陽,“陰陽離決,精氣乃絕”,生命亦告終結。

醫(yī)師資格考試公眾號

編輯推薦
    • 免費試聽
    • 免費直播
    湯以恒 臨床執(zhí)業(yè)醫(yī)師 《消化系統(tǒng)》 免費試聽
    免費資料
    醫(yī)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
    歷年考點
    應試指導
    仿真試卷
    思維導圖
    立即領取
    回到頂部
    折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