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年護考常見考點總結:護患溝通的常見類型有哪些?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小編整理如下,請各位考生仔細查看。
(一)語言性溝通:
是指溝通者通過語言或文字的形式與接受者進行信息的傳遞與交流。護士在為病人采集病史、進行健康教育和實施護理措施時都必須進行語言性溝通。
(二)非語言性溝通:
是指不使用語言或文字進行的溝通,而是通過軀體姿勢和運動、面部表情、空間、聲音和觸覺等來進行信息的溝通。非語言性溝通可伴隨著語言性溝通而產(chǎn)生,主要目的是表達情緒和情感、調(diào)節(jié)互動、驗證語言信息、維護自我形象和表示人際關系的狀態(tài)。非語言性溝通具有情景性、整體性和可信性的特點。非語言性溝通形式主要包括:
1.體語:
指通過人體運動表達的信息,如儀表、面部表情、眼神、姿態(tài)、手勢、觸摸等。
2.空間效應:
指溝通雙方對他們溝通中的空間和距離的理解與運用。個體溝通時的空間與距離會影響個體的自我暴露程度與舒適感。人際交往中的距離主要分為4種:
(1)親密區(qū):指溝通雙方距離小于50cm,當護士在進行查體、治療、安慰、愛撫時,與患者之間的距離。
(2)個人區(qū):指溝通雙方距離在50~100cm之間,人們與親友交談、護士與病人進行交談時主要使用此區(qū)距離。
(3)社會區(qū):指溝通雙方距離在1.1~4m之間,在工作單位和社會活動時常用,如護士同事一起工作時或護士通知病人吃飯等。
(4)公眾區(qū):指溝通雙方距離在4m以上,一般用于正式公開講話中,如上課、開會等。
3.反應時間:
反應時間的長短可反映對溝通的關注程度,及時的反應可鼓勵溝通的進行。
4.類語言:
指伴隨語言產(chǎn)生的聲音,包括音質(zhì)、音量、音調(diào)、語速、節(jié)奏等。這些可影響人們對溝通的注意力,同時可表達溝通者的情緒和情感。
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提供護士資格、初級護師及主管護師輔導課程,十數(shù)年輔導經(jīng)驗,專業(yè)師資輔導團隊,歡迎了解~